適于學生的當代法哲學名著《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序言摘編 ——
書劍 2004-8-19 16:27:20
《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序言摘編
(原文 阿圖爾·考夫曼)
呈現于眼前的本書不無經歷。溫弗里德·哈斯默爾為始作俑者。它贏得出人意料的反響。六度付梓在同類論著中頗不尋常,罕見之處還為(其被)大量的翻譯,或全文或選節:西班牙語、日語、波蘭語、土耳其語、斯洛文尼亞語(其他的翻譯正在準備之中)。
雖然當時有了對優秀的法哲學、法律理論和方法論讀物的需求,但尚缺乏一本適于學生、一方面介紹法哲學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論述當代法哲學(廣義)思潮概況的著作。惜既有的法哲學文獻仍過于艱深,為不附隨此趨勢,我們組成了一個大小適中的共創者圈子。這比一兩個人更適合擔當向讀者深入和全面介紹法哲學之任務。
在某種程度上,作者眾多,便冒有損害本書同質性的危險,最糟糕的是,不能消彌矛盾。我們未過于憂慮此事,我以為,已祛除這種危險。共創者圈子僅限于在慕尼黑大學法哲學和法律信息學研究所長期合作互知根底的同仁。尤其是在撰寫之初,他們頻繁交流看法。作者眾多所帶來的內容豐富和研究精到,與作者的高度同質性相得益彰,而一人卻難以在其探究的全部領域同等地嫻熟。從如此這般地孕育出來的拙著中,讀者,尤是年輕的讀者、大學生,不僅能結識10位早就在學術上筆墨春秋的著述者,還可領略不同的哲學思維方式,其次,讀者獲取了全部章節均出自真正的行家里手的保證。
對本書內容和敘述方式還想略述一二。我們的《導論》的目標,并不一如傳統在此標題下對所有問題進行探討。不如說,它更愿借助若干示范性主題來言說法哲學思想,因此,有請讀者不僅去“認識”法的基本問題,還要批判地共思和后思。似乎應依托“案例”來訓練法哲學之思。要緊的決非問題的信息,而是問題的共思。在共思中,首先也要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去考察價值。
在本版(第六版)中,法哲學和法律理論的所有新近發展都被納入,還增加了對外國思潮的評析。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單設法律信息學一章,以討論其不斷改變的含義。這使本書的內容自然達及其邊界,這是由于法律信息學既不屬于法哲學,也不屬于法理學,而歸于技術,對于其法律的應用,法哲學和法理學(尤其是語言理論)知識自然不可缺少。
還需交待一下本書的體系,它展開法哲學和法律理論議題的順序,大致上為從一般到特殊,間或也從傳統到現代。歷史上的學說,僅在直接關乎當下情勢時,才被論及。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撰寫者們也渴望在德國以外覓得知音,真正的法哲學和法律理論決不應囚于一國。因此,真誠地感謝為此翻譯付出努力的鄭永流教授先生和若無其支持本書不會有此模樣的米健教授先生。念及漢語圈有十余億蕓蕓眾生,此一翻譯理所當然地極具吸引力。
(《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ISBN 7-5036-3540-1/D.3457 ,定價:45.00元,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次印刷)
《當代法哲學和法律理論導論》內容要覽
A. 緒論
1. 法哲學, 法律理論和法律教義學 阿圖爾·考夫曼
B.歷史商談
2. 法哲學的問題史 阿圖爾·考夫曼
C.重點問題
3. 自然法問題:一個系統的指南 京特·埃爾沙伊德
4. 法律體系與法典:法律對法官的約束 溫弗里德·哈斯默爾
5. 法律與語言 弗里特約夫·哈夫特
6. 法律邏輯學 烏爾弗里德·諾伊曼
7. 規范理論 洛塔爾·菲利普斯
D. 理論陣營
8. 分析法律理論 佩爾·馬楚雷克
9. 哲學詮釋學與法律詮釋學 烏爾里!な┝_特
10.系統理論 阿爾弗里德·比勒斯巴赫
11.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法律理論 佩爾·馬楚雷克
E. 法學的諸理論
12.法學的科學理論 烏爾弗里德·諾伊曼
13.法學與社會科學 阿爾弗里德·比勒斯巴赫
F.趨勢
14.法律的規范適用的方式:確定,論證 約亨·施奈德
和判決 烏爾里希·施羅特
15.電子數據處理與法律——法律信息學 約亨·施奈德
========================================= 本欄書評僅代表撰寫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