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b.com 2020-8-24 9:02:03 法治日報——法制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潔 張雪泓
8月19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發布金融審判與金融風險防范白皮書。白皮書顯示,在該院近5年審理的金融商事案件中,金融擔保類案件、涉銀行金融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數量位列前三,總占比達82.88%。其中,信用卡糾紛在涉銀行金融商事案件中最為突出,糾紛占比高達71.8%,此類案件多為信用卡持卡人透支消費后不能按期還款引發。
白皮書基于該院對近5年金融商事案件的專題調研,提出了防范風險建議。白皮書顯示,2015年至2019年,昌平法院共新收涉保險、銀行、融資租賃、金融擔保、企業借貸等金融商事案件2659件,占全院商事案件的14.22%,總標的額81億元。在最為突出的信用卡糾紛中,部分持卡人利用自身前期較好的信用記錄,在多家銀行辦理高透支額度的信用卡,利用不同信用卡還款日期的差異不斷拆兌,以實現融資或套現,最終引發多筆信用卡逾期,產生訴訟。此外,隨著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因網絡投保引發的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近5年來,昌平法院受理的網絡保險案件已經占到保險合同糾紛案件的30%,且在此類案件中,保險條款中的格式條款是否構成免責條款,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是否盡到了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往往是案件爭議的焦點。同時,融資租賃提供方強勢締約地位明顯、案件公告鑒定比例高等也是金融商事案件的顯著特點。
據昌平法院副院長潘幼亭介紹,近年來,金融商事案件糾紛多發,主要原因包括金融機構管理不規范,風險防控能力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白皮書提示,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風險內控機制,加強貸前審核、貸中監控、貸后追蹤,認真做好各環節的審查和落實。同時,金融機構也應完善金融消費者風險承受能力測試機制。而消費者則要理性投資,增強風險識別能力。
日期:2020-8-24 9:02:03 | 關閉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08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