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科技司關于申報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的通知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關于申報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的通知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關于申報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的通知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關于申報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是文化部的文化科研項目。其實施目的是更好地運用高新科技提升文化創新能力,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采取同時申報的方式進行。為了做好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
1、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選題是在廣泛征集并經專家論證設計基礎上產生的(項目名稱及研制要求見附件)。
2、申報單位要依據《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管理辦法》(暫行)(文教科發[2010]17號)、《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暫行)的相關規定和本通知的要求申報項目。
3、根據提升計劃項目經費預算情況,立項項目有一定的補助經費支持,同時要求承擔單位提供相應配套資金。
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
1、2011年度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題目自行擬定。為加強文化科技發展的規劃性和導向性,保證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申報工作的合理、有序開展,我司確定了2011年度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重點申報方向,為全國文化系統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和社會各界有關人士提供研究參考,所列條目均可開展綜合性研究或分類研究。申請者應根據自身研究實力、研究基礎和文化科技資源優勢及事業發展需求自行設計具體題目。
2011年度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申報主要支持以下領域有關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的攻關和集成應用與示范: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2)傳統文化產業提升改造及新興文化產業培育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搶救、利用及傳承發展
(4)文化市場監督、管理平臺建設
(5)藝術創作與表演
(6)藝術人才培養
2、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申報主要面向全國文化系統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所做的公益性研究項目(文化基礎建設項目除外);系統外單位也可申報,但所申報項目僅為本單位業務發展所做的一般性工作研究,原則上不給予經費支持。
3、2009、2010年度立項的項目負責人在未結項前,不允許申報本年度項目。
4、根據2011年度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專項經費預算情況,本年度有補助經費的項目,經費補助額度平均每項不超過5萬元,請各項目承擔單位嚴格根據經費補助額度進行申報,超過經費補助額度的由項目承擔單位自籌。
5、已申報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建議選題但未被采納的,可繼續申報2011年度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
三、申報要求
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負責向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申報本行政區域內文化企事業單位的申請項目,文化部直屬單位可直接向文化科技司申報。
2、申報項目均須按照《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申請書》和《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填寫說明填寫。請將申請書(開題報告)、相關附件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為原件)和以上材料電子版光盤寄送到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同時將申請書(開題報告)電子版發送到電子信箱。申請書(開題報告)可從文化部網站上下載,網址www.ccnt.gov.cn。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
[email protected](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
3、申報項目受理的截止日期為2011年4月25日。(以郵戳為準,過期不予受理)
通訊地址:北京朝陽門北大街10號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科技處
郵政編碼:100020
聯 系 人:趙一紅 馬鳴遠
聯系電話:(010)59881699 59881679
附件: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選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2011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選題
http://www.mcprc.gov.cn/sjzz/whkjs/jkdt/201103/W020110329401243121353.doc
提升計劃管理辦法
http://www.mcprc.gov.cn/sjzz/whkjs/jkdt/201103/W020110329404244372032.doc
提升計劃申請書.doc
http://www.mcprc.gov.cn/sjzz/whkjs/jkdt/201103/W020110329404244375724.doc
附件:
2011年度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選題
題目1:城市公共文化移動服務集成平臺建設與研究
研究內容:
城市公共文化移動服務集成平臺建設與研究項目將針對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如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的文化服務如何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形成基于數字化信息服務與移動服務集成的應用平臺,解決系統兼容性和跨平臺開發等遇到的難題,進一步推廣公共文化服務的移動服務應用開發,形成面向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移動服務方案、規范與指南。建設并推廣移動互聯網與城市公共文化機構服務體系的結合,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移動服務提供強有力的集成應用與支撐平臺,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聯合服務或聯盟化服務提供移動服務的統一集成支撐平臺。
重點研究領域:
1. 廣泛調研國內外公共服務機構的移動服務集成應用的技術規范與應用案例,設計針對城市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移動服務信息架構指南。
2. 針對移動服務的網站與常用客戶端的開發(如Android與iPhone客戶端),提交相應的開發指南規范,規范公共文化服務移動集成應用的開發,提升開發質量與服務效果。
3. 建設具有面向用戶提供個性化、內容關聯和交互作業的公共文化應用。
4、開發針對各種不同終端及服務模式的統一監控管理平臺,對移動服務網站、手機客戶端和各類移動APP應用進行版本升級、發布的統一管理和監控。
實施主體:
以一個文化服務應用單位為主體,會同在科技應用方面有顯著成效的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和專業研究機構承擔該項目。
題目2:全國少年兒童閱讀推廣服務平臺
研究內容:
該平臺要依托數字圖書館的先進技術和軟硬件基礎設施,基于數字化的文化信息資源成果,充分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服務渠道,聯合國家圖書館少兒館、各省、市、自治區少兒圖書館(室),以及公共圖書館和少兒出版社等,帶動各級地、市、縣少兒圖書館(室),開展少兒閱讀服務,構建覆蓋城鄉的全國少年兒童閱讀的服務體系。
重點研究領域:
1、 少年兒童文獻信息資源的廣泛采集和深度整合研究;
2、 構建少兒網絡互動平臺;
3、 建立基于網絡和新媒體的少兒互動閱讀社區;
4、 少兒網絡服務的模式研究
實施主體:
以一個圖書館為主體,聯合全國有影響的少兒圖書館和少兒出版物的出版單位承擔。
題目3: 實驗性數字博物館信息服務協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內容:
分析數字博物館建設的前景與趨勢,探索數字博物館建設所需的關鍵技術,設計數字博物館基本構成和技術框架,初步構建一個直播、交互融合的實時在線互動展示平臺。
重點研究領域:
1、 博物館展示資源的類型分析與分類研究
2、 博物館展示資源的新媒體展現方式研究
3、 支撐與博物館展示資源相適應的音視頻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數字化技術。
4、 數字博物館總體解決方案及系統集成技術研究。
實施主體:
以文化遺產博物館、展示館為主體,與現代信息技術部門聯合承擔該項目。
題目4: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技術體系的構建
研究內容:
在深入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現行保護技術應用范圍和技術路線的基礎上,以數字化的影像采集技術、數據存儲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本手段,將景觀再生技術、三維動畫技術、動作捕捉技術、Web2.0技術等綜合運用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保存、保護、傳承工作中,提出構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技術體系的方式和路徑。
重點研究領域:
1、 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分類體系;
2、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采集標準;
3、 多種新技術手段的融合與運用;
4、 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媒體交互體系平臺;
5、 構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技術體系;
實施主體: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機構與信息技術應用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承擔該項目。
題目5:陶瓷工藝科技創新與產業互動
研究內容:
在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特種陶瓷、美術陶瓷等領域,通過自主研發,在原料加工、坯料制備、成型干燥設備、燒成工藝等生產環節中攻克世界性技術難題,或顯著提升傳統陶瓷的科技含量,或推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陶瓷,實現陶瓷文化產業化。
重點研究領域:
1、特種陶瓷的開發性研究;
2、運用高科技手段改良制瓷設備或工藝達到節能減排的技術創新;
3、提升日用陶瓷品質的科技創新;
4、失傳已久的傳統陶瓷工藝的恢復性研究;
5、廢次品、廢瓷再生利用技術;
實施主體:
以陶瓷科技研究所、硅酸鹽研究所為主體,會同相關陶瓷生產企業承擔該項目。
題目6: 中國傳統繪畫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研究內容: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中國傳統繪畫材料,增強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能力,探索中國畫材料的基本構成。
重點研究領域:
1、 中國傳統繪畫材料的類型分析與分類研究
2、 中國傳統繪畫材料的傳承與創新實驗性研究
3、 支撐與中國畫材料相適應的關鍵技術研究。
實施主體:
傳統繪畫材料生產單位,會同相應材料研發單位共同完成。
題目7: 近現代文獻脫酸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
針對近現代文獻酸化日益嚴重的局面,從保護中華民族文化資源完整的高度,在國內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多學科合作攻關,對近現代文獻酸化問題進行全面、科學、系統的研究。研制出適合我國紙質類型的, 成本低廉,便于推廣應用的脫酸關鍵技術及脫酸成套系統,建立脫酸示范基地,為大量近現代文獻的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帶動全國近現代文獻脫酸工作的全面啟動。
近現代文獻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因此,要分階段、分類型地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研制具有集脫酸、加固、固色、防粘連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脫酸材料及開展脫酸滲透工藝、干燥工藝及可用于規模化處理的脫酸成套系統的研制,為今后規模化脫酸奠定基礎。
重點研究領域:
1、近現代文獻酸化現狀調查。
2、近現代文獻多功能脫酸材料的研制。
3、近現代文獻脫酸工藝的研究。
4、脫酸成套系統的研制。
5、脫酸示范基地的建立。
實施主體:
以一個擁有脫酸研究基礎的單位為主體,會同近現代文獻資源豐富、在脫酸研究方面有一定基礎的機構,形成產、學、研相融合的團體承擔該項目。
題目8:國家文化宏觀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及應用
研究內容:
以決策支持系統(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理論為原型,考慮文化領域的政治屬性和市場屬性,采集政府頒布的與文化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文化各類統計數據,結合專家經驗進行深度數據挖掘,為我國文化管理部門準確把握信息、高效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支持,建立決策長效機制。
重點研究領域:
1、國家文化宏觀決策支持系統框架體系研究;
2、與文化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基礎庫的建設;
3、文化信息采集種類、規范和數據庫建設;
4、基于多種方式的文化資源信息搜索引擎系統;
5、專家知識庫的研究及構建;
6、文化資源海量信息數據挖掘系統;
7、文化資源專項信息服務決策分析系統。
實施主體:
文化主管單位牽頭,以相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為主體承擔理論研究,會同在決策支持應用領域有顯著成果的專業研究機構共同承擔該項目。
題目9:基于文藝演出院線業態的服務協同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
研究內容:
以完善與創新大中城市演出場所連鎖經營機制、繁榮文藝活動、激活演藝市場為目的,針對影響院線運營主體、觀眾、演出團體、演出場所、政府以及第三方的服務協同的需求,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突破關鍵技術,研發演出院線服務信息綜合集成平臺并進行應用示范,解決現有演出院線服務協同中存在的標準不一、功能缺失、集成度弱等技術問題。
重點研究領域:
1、演出院線服務協同總體解決方案及系統集成技術研究;
2、圍繞院線票務營銷及觀眾個性化需求等基本服務功能與協同服務功能的開發及應用測試;
3、院線支持表演團體與演職人員排演、備場,支持道具、表演設備調配等基本服務與協同服務功能的開發及應用測試;
4、院線支撐觀演活動、院線經營調度的場所信息基本服務與協同服務功能的開發及應用測試;
5、支撐符合院線運營模式和運營機制的經營信息統計服務功能的開發及應用測試;
6、支撐院線劇目演出與表演活動檔期編排與調度等運營服務功能的開發及應用測試。
實施主體:
以演出院線機構為主體,會同熟悉演出院線的高校、科研機構、專業科技公司共同承擔該項目。
題目10:分布式的中國文化對外公共文化傳播與服務平臺的研究及示范
研究內容:
為實現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以全球視野,著眼未來,加強文化傳輸的技術架構的頂層設計,構建具有中國文化特點且適應國外習慣的國內、國際互通的統一文化信息傳播與服務平臺。
提出創新的軟網絡結構,研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持網絡廣泛傳播的命名和編址技術,設計出文化單位商業應用模型,實現功能可重構、控制可編程的最佳結構;建立一套先進的、適用的、可運營的通用傳播與服務平臺,并示范應用。改變目前國內信息服務無法為駐外機構有效利用的情況。
研究內容:
1、分布式多國別域運營支撐系統:解決駐外使領館的搭建文化傳播平臺的需要,實現網絡可容易擴展。
2、文化單位、文化內容搜索技術:解決用戶尋找目標信息的需要。
3、多語種翻譯技術:
4、IM及時通訊平臺,為駐外文化機構提供與觀眾用戶實施溝通的專業平臺。
5、增強用戶體驗技術:融合了web、流媒體、IM的融合型瀏覽器終端,為消費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增強用戶體驗。
6、新技術為基礎的傳播理論研究:研究在新形勢下的跨國網絡文化傳播的最佳模式,實現文化傳播的自我主導,實現自主的創新的文化傳播平臺,掌握文化傳播的主動。
實施主體:
以有熟悉文化交流業務的高校、科研機構、專業的科技公司為主體,結合具有文化傳播業務的單位,共同承擔該項目。
題目11:三維(3D)影像數據處理前沿技術應用研究
研究內容:
研究三維影像數據獲取、建模、呈現和立體成像技術在動漫、影視制作和播出領域的應用,分析三維影像處理技術的應用前景與發展趨勢,提出動漫、影視制作和傳播領域應用三維影像技術的基本架構和應用模型,設計具有推廣價值的示范性三維影像數據處理系統
重點研究領域:
1、三維影像前沿技術應用及其發展趨勢研究
2、三維動畫或游戲制作流程優化技術
3、高精度(彩色)三維數據獲取與建模處理技術應用
4、網絡環境下的三維影像數據傳輸與快速呈現技術應用
5、立體影像呈現技術在移動終端(手機、iPad等)、電視、計算機終端以及報刊、書籍等平面媒體上的應用
實施主體:
以動畫、影視制作機構和企業為主體,會同國內外在三維影像處理技術方面有創新實力的單位共同承擔該項目。
題目12:快速創意可視化工具與體感技術集成研究及示范
研究內容:
以降低中小團隊進入門檻,提高國產動漫游戲原創能力為目的,以國內對快速創意可視化工具及體感技術的研究為基礎,研究技術集成方法,解決支持體感技術的內容創作工具嚴重缺乏的問題,開發出支持體感體驗的快速內容開發工具,在其基礎上建立示范性應用,在文化企事業單位中進行技術推廣,推出更多的健康數字化文化產品。
重點研究領域:
1、支持體感數據驅動的開放圖形引擎;
2、面向數字內容創作的創意可視化工具;
3、低成本的體感輸入終端集成;
4、支持體感的數字文化產品創作;
5、示范產品的推廣與應用。
實施主體:
以科研機構為主體,會同動漫游戲內容創作方面有豐富經驗的數字文化企業承擔該項目。
題目13:基于綠色光源的舞臺功能燈具研發與示范應用
研究內容:
結合舞臺表演對燈光的需求,研究開發基于綠色光源的新型舞臺功能燈具,進行相關燈光效果測試,進行相關電磁兼容、發熱、噪聲、安全等技術測試與技術指標研究,重點解決主流LED舞臺燈具存在的共性技術問題與技術指標統一等問題,推動舞臺燈光制造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重點研究領域:
1、主流LED舞臺燈具燈光效果研究與示范;
2、主流LED舞臺燈具電磁兼容研究與測試;
3、主流LED舞臺燈具熱功率耗散研究與測試;
4、主流LED舞臺燈具環境噪聲排放研究與測試;
5、主流LED舞臺燈具技術指標體系與標準化研究;
6、大功率高亮度LED舞臺功能燈具熱耗散總體解決方案及系統集成技術研究。
實施主體:
以舞臺燈光制造業為主體,會同熟悉燈光技術的高校、科研機構、專業科技公司共同承擔該項目。
題目14: 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工藝及展示研究
研究內容:
針對我國有代表性的青銅器,開展其歷史背景和流傳經過的調查,總結與其相關的研究成果。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研究其化學成分、內部結構、鑄造工藝。采用三維激光掃描等現代科技手段,探索古代青銅器的信息留存、制作工藝傳播展示的方式與途徑。為充分揭示古代青銅器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提供科學依據。
重點研究領域:
1、 總結我國國寶級青銅器的歷史背景、流傳經過和相
關研究成果。
2、 研究青銅器的內部結構和冶金鑄造制作工藝。
3、 科學揭示古代青銅器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4、采用三維激光掃描建模、信息技術和數字媒體等技術,探索古代青銅器及其制作工藝的傳播展示技術與方法。
實施主體:博物館與相關技術部門聯合承擔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