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人大常委會
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銀川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2024年11月11日銀川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 2024年11月2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批準)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
第三章 運行與維護
第四章 監督管理與保障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規范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增強城市防洪防澇能力,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從事海綿城市的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監督管理與保障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第三條 城市發展應當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應當遵循生態為本、自然循環、因地制宜、規劃引領、統籌推進、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推進本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產業園區的管理機構應當統籌做好管理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第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是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的綜合協調、技術指導、督促推進等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務、林草和園林、審批服務、城市管理、氣象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相關工作。
第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海綿城市知識科普宣傳,鼓勵和引導單位、個人參與海綿城市建設管理。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
第七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及其自然資源部門組織編制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應當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有關要求。
第八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組織編制本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應當包括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和指標、分區建設指引、建設管控要求等內容。
編制和修改道路、綠地、水系、防洪、排水、氣象災害防御、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時,應當與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相銜接。
第九條 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建設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技術標準、規范。
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務、林草和園林、城市管理、氣象等部門制定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圖集和技術導則。
第十條 自然資源和審批服務部門出具的規劃設計條件審定意見書、核發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應當載明海綿城市建設指標和要求。
不需要辦理土地劃撥或者土地出讓的改造提升類建設項目,應當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指標。
第十一條 對位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特殊污染源地區內的項目,應急搶險、臨時建筑、保密工程項目,以及其他因工程性質、類型、規模、地形條件制約而無法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指標的項目,實行豁免清單管理,在建設審批環節對其海綿城市建設指標可以不作強制性要求,由建設單位根據項目特點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設施。
豁免清單由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第十二條 建設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應當明確海綿城市建設內容和指標要求。
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文件、施工圖設計文件應當設置海綿城市專篇。
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應當對海綿城市設計內容進行審查,不符合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規范和要求的,不得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文件。
第十三條 建設單位應當執行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不得降低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和工程質量。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進行施工,使用符合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相關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
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海綿城市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建設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監理合同等實施監理,承擔監理責任。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
第十五條 建設單位在建設項目竣工后,應當組織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載明海綿城市設施建設情況。
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返修或者重建。
第三章 運行與維護
第十六條 海綿城市設施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運行維護主體:
(一)政府投資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由項目管理部門或者其委托的其他主體負責運行維護;
(二)社會投資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由項目所有權人或者其委托的其他主體負責運行維護;
(三)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投資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按照合同約定確定運行維護主體。
按照前款規定無法確定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主體的,使用人為運行維護主體。
第十七條 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主體應當履行下列維護責任:
(一)建立健全海綿城市設施維護制度、操作規程、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并進行維護;
(二)配備專人管理,對海綿城市設施進行登記,對隱蔽建設和存在安全風險的海綿城市設施進行標識;
(三)開展定期監測、巡查、養護和維修,保障海綿城市設施正常運行;
(四)制定應急預案,落實應急處置措施;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責任。
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主體因維護不當造成海綿城市設施損壞或者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及時恢復。
第十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毀壞或者擅自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海綿城市設施及其配套監測設施。
確因工程建設等需要,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海綿城市設施的,應當征得所有權人或者運行維護主體同意,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履行相關手續。工程建設完成后,應當及時恢復原海綿城市設施;不能恢復的,應當在同一地塊或者項目內新建原有同類功能的海綿城市設施。
第十九條 鼓勵支持利用收集、積蓄的雨水進行道路澆灑、園林綠地灌溉、湖泊濕地補水、河道溝道補水和工業生產。
第二十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綿城市信息化建設,實現海綿城市信息數據共享。
鼓勵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單位運用數字化、智能化對海綿城市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監測。
第四章 監督管理與保障
第二十一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城市管理、林草和園林等部門負責對本行業建設項目的海綿城市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維護情況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對市相關部門以及縣(市)區人民政府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情況進行年度實績考評。
第二十三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城市管理、林草和園林等相關部門應當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等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違法信息推送至銀川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第二十四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大海綿城市建設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海綿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參與海綿城市建設和運營管理。
第二十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中海綿城市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費用。
第二十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的科學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設備及材料的推廣應用,加強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的人才隊伍建設。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海綿城市設施運行維護主體未履行維護責任,造成海綿城市設施損壞或者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或者相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單位和個人侵占、擅自挖掘、拆除、改動海綿城市設施及其配套監測設施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逾期未改正的,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對單位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海綿城市規劃、建設、運行維護和監督管理與保障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本條例所稱海綿城市設施,包括滲透、轉輸、調蓄、集蓄利用、截污凈化等下列設施:
(一)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滲透塘、滲井等滲透設施;
(二)植草溝、滲管、滲渠、道路徑流行泄通道等轉輸設施;
(三)調節塘、調蓄池、雨水罐等調蓄設施;
(四)濕塘、雨水濕地、蓄水池等集蓄利用設施;
(五)初期雨水棄流設施、植被緩沖帶、人工土壤滲濾等截污凈化設施;
(六)土工布(膜)、排水盲管、溢流井、檢查口、監測井、導流設施、屋面雨水斷接、植物等附屬設施;
(七)其他對于雨水具有“滲、滯、蓄、凈、用、排”等一項或者多項的類似于海綿效應的工程建設設施。
第三十二條 本條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