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鴻泉 ]——(2011-9-8) / 已閱10998次
筆者認為,上述法律規定的偵查管轄,應當是體現了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職能分工,比較符合實際。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各種案件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以及各家對法律的不同理解,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
一是偵查管轄上的職責不清,檢察機關偵查管轄權明顯縮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法工委針對在執行偵查管轄規定中出現的問題,于1998年1月聯合下發了《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作了限制解釋,對瀆職犯罪主體的范圍縮小到僅限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這樣以來,雖然檢察機關偵查管轄的案件(準確地講應當是罪名)沒有改變,但是,檢察機關偵查管轄的犯罪主體大大縮小了。這樣的司法解釋改變了刑事訴訟法的立法原意,侵犯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立法權,是一種違憲的無效解釋。另外,上述規定還對一案多罪名案件的偵查管轄作出規定:“如果涉嫌主罪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由公安機關管轄為主偵查,人民檢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屬于人民檢察院管轄,由人民檢察院為主偵查,公安機關予以配合”。這樣的規定并沒有解決公安、檢察在一些復雜案件上的偵查管轄職責問題。
二是檢察機關自身對《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的法律授權貫徹不力。這樣的規定雖然是原則性的,但的確是法律授權給檢察機關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沒有根據這一法律授權作出具體的實施規定,說明重視和研究還不夠。修正后的《刑事訴訟法》出臺以來,檢察機關也沒有立案偵查這類案件,實際上等于放棄了這項權力,這不能不說自我弱化了法律監督職能。對諸如高級干部非正常死亡等案件,檢察機關完全可以依法介入,但由于我們自身在執法思想上出現了偏差,而沒有依法履行職責,不敢監督是根本原因。
三是公安、檢察兩家偵查工作量發生傾斜。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公安機關常常抱怨警力不足、案子多,破案率低;一方面檢察機關個別地方因為線索少、立案少而千方百計湊數立案,即使立案,仍然有一部分因為撤銷案件而未進入審判程序。2007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案件 件 人,批準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 人,提起公訴 人[5],公安機關辦案刑事案件的數量約為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數量的25倍。2007年天津市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案件442件477人,人均辦案1件左右,而批準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10234人,提起公訴12962人[6],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數量仍是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數量的25倍左右,況且未破案件和立案后直接撤銷案件的還有相當數字,但是,公安機關從事刑偵工作的人數不會高于檢察機關從事自偵工作人數的25倍。這些數據說明公安機關刑事案件辦案人員人均工作量要明顯超出檢察機關。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
一是刑事訴訟法應當明確提出偵查管轄權的概念,并專門規定偵查管轄制度,與審判管轄分開,明確規定偵查主體、偵查級別管轄、偵查地區管轄、偵查管轄的有關原則等[7]。
二是明確職務犯罪的法律概念,將所有職務犯罪案件劃歸檢察機關偵查管轄;對國家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概念重新作出解釋,使其符合原立法原意;對于單位犯罪,以檢察機關偵查管轄為宜。通過這樣的調整,以達到公安、檢察偵查工作量的大致平衡。
三是對檢察機關的偵查管轄除作出原則性規定外,還應當作出靈活性規定,即“對于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其它案件,檢察機關可以直接立案偵查。”同時規定,“檢察機關對偵查管轄有爭議的,有權進行協調,并指定偵查管轄機關。檢察機關對偵查管轄實施監督,對認為管轄不當的,應當糾正,通知偵查機關執行”[8]。
六、對本文檢察機關偵查權理論的綜述
根據以上闡述,筆者認為,有關檢察機關偵查權的理論有以下幾點:
一是對于檢察機關的偵查權的定位,應當有利于貫徹黨的十七大關于司法改革的總要求,應當有利于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反腐敗斗爭中的獨特作用,應當有利于實現對刑事訴訟活動的監督。
二是檢察機關偵查權從內容上應當包括《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的特別檢察權中的特別偵查權;《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的“對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進行偵查”中的一般偵查權;《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二款規定中的自行偵查權。
三是賦予檢察機關調查權是偵查工作自身規律的需要,是解決以黨紀、政紀代替法律的問題的需要,是中國反腐敗斗爭履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需要。
四是檢察機關偵查權在手段和措施上應當賦予與公安機關相同的權力,自行偵查權是引導和監督公安機關偵查活動的有效方式。
五是檢察機關偵查權改革應當與修訂有關刑事實體法緊密結合,重新解釋國家工作人員的概念,把“職務犯罪”作為法律概念寫入程序法和實體法。
(作者單位:天津市大港區人民檢察院;通訊地址:天津市大港區世紀大道〈東〉188號;郵政編碼:300270;聯系電話:022—63220786)
參考文獻:
[1]張智輝:《檢察權與法律監督》;
[2]梁翠榮:《也論我國檢察權的定位》,《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3]梁翠榮:《也論我國檢察權的定位》,《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4]王德光:《我國刑事偵查管轄權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年第4期;
[5]摘自賈春旺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
[6]摘自于世平在天津市第 屆人民代表大會第 次會議上的報告;
[7]王德光:《我國刑事偵查管轄權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年第4期;
[8]王德光:《我國刑事偵查管轄權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中國刑事法雜志》2007年第4期。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人民檢察院 劉鴻泉
總共2頁 [1] 2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