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鳳林 ]——(2015-7-6) / 已閱8493次
為了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戰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實現土地使用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根據《物權法》、《土地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今年,各級政府開展了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用益物權。《物權法》的立法宗旨就是物權法定、物盡其用,發揮用益物權效用。開展土地確權試點工作其重要意義就在于用法律形式固化改革成果,發揮物權效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服務于現代農業長遠發展,確保農村和諧穩定。工作中,涌現出許多好經驗和好做法,筆者總結如下:
一、基本做法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政府在部分鄉鎮(街)開展了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
做法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啟動試點工作。高度重視土地確權試點工作,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業、國土、財政等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確權工作領導小組。市領導多次深入鄉鎮、村屯開展調研,明確土地確權的實施范圍、目標任務、招投標方式和經費保障等問題。在國家和省補助資金沒有撥付到位的情況下,先行撥付部分前期工作經費。經過前期準備,召開了全市土地確權試點工作啟動大會,組建了實測指導組、包村工作組、矛盾調處組、督導推進組4個工作組,下發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方案》,全面啟動了土地確權試點工作。
做法二、搞好宣傳發動,營造良好工作氛圍。恪守農民群眾為主體的原則,把強化宣傳培訓作為土地確權工作的切入點,通過廣播電視、入戶走訪、制作揭示板、發放《致農民朋友一封信》等形式,宣講開展土地確權工作的目的、意義和相關政策,變“要我確權”為“我要確權”,為開展土地確權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邀請農委專家對試點鄉鎮領導、村社干部集中進行業務培訓,系統講解確權政策、工作流程和頒證文書等內容。圍繞掌握政策法規、及時答疑解惑、明確工作要領,市確權辦深入試點鄉鎮、村屯,對參與確權工作的干部和群眾代表開展了業務再培訓,現場解答確權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水平。
做法三、依法規范操作,分段實施有序推進。準確把握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精神,聚焦法律,堅持原則,依法規范有序操作。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乙級以上資質測繪單位,分別負責試點鄉鎮的土地測繪工作,并從全市經管系統中抽調骨干力量深入試點鄉鎮駐村指導。按照“試點先行,分期分批,穩妥推進”的原則,各試點鄉鎮先行選擇村屯開展土地清查實測,并召開現場觀摩會,指導村社干部、承包戶代表和承包地四鄰現場指界、現場簽字確認的方式開展實測。同時,發揮矛盾糾紛和復雜問題處理專家組作用,針對權屬爭議、經營權變更、承包地流轉等共性問題,市確權辦超前研究政策和問題化解辦法,為全面開展土地確權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做法四、建立聯動機制,強化督查提供保障。緊緊抓住權屬調查這一關鍵環節,積極構建部門聯動機制。建立定期調度制度,分管領導定期聽取匯報,隨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摸清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并將確權試點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確權試點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農業局(確權辦)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編發《土地確權工作指南》,明確責任主體、工作內容和完成時限;每半月刊發一期《工作簡報》下發試點鄉鎮及相關部門,供村民議事參考;上傳市委、市政府及省、市確權辦領導,供上級掌握確權工作進展情況。實施確權試點鄉鎮主要領導負責制,逐村落實領導包片和干部包村,保證了土地確權試點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
二、存在問題
問題一、部分朝鮮族村民離土離鄉出國打工,參會人數達不到法定要求,土地確權試點工作無法開展。
問題二、個別村屯土地權屬爭議問題復雜、積怨較深、土地確權難度較大。
問題三、土地確權試點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影響土地清查實測工作進程。
三、幾點對策
對策一、站在深化農村改革的高度,深刻認識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重要意義
要深刻認識開展農村土地確權試點工作是貫徹依法治國戰略、堅持物權法定原則,用法律形式固化改革成果的需要;是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實現土地使用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的需要;是梳理土地爭議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確保農村和諧穩定的需要;是發揮物權效用,服務現代農業長遠發展,推動振興發展的需要。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核心是確權,重點是頒證,關鍵是權屬調查。要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深化宣傳,強化督導,搞好保障,確保土地確權試點工作按序時進度進行。
對策二、站在依法治市的高度,依法依規穩步推進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
要未雨綢繆、把握政策,依法依規、高站位謀劃鄉鎮路網拓寬改造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展用地的合理預留,積極探索冊外地、機動地發包管理新模式。要明確工作思路,強化業務培訓,遵守土地確權試點工作的五個原則(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確權確地為主、依法依規有序操作、農民群眾為主體、確保穩定原則),做到“兩不變、三嚴禁、四不登記”(土地承包關系不變、承包合同起止年限不變;嚴禁調整收回原承包地、嚴禁亂收費、嚴禁弄虛作假;權屬不清不登記、矛盾不解決不登記、沒有開展家庭承包的不登記、改變土地用途的不登記),采取先易后難、分段(準備階段;清查實測階段;登記建檔階段)實施、公開公示的方式,實施部門聯動,嚴格履行程序,強化入戶宣傳,搞好分類包保,狠抓環節(清查土地檔案資料、開展承包經營權調查、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記簿冊、頒發權屬證書、建立信息應用平臺六個環節)落實,充分保障農戶知情權、選擇權和決策權,即時撥付土地確權工作經費,全力抓好鄉鎮試點經驗,穩步推進土地確權試點工作。
對策三、站在信訪維穩的高度,認真梳理土地爭議問題,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梳理土地爭議問題,了解農民訴求;多措并舉,突破難點,認真解決“四不”問題(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要抓住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的有利時機,摒棄消極懈怠、坐失良機、釀成上訪“頑疾”的畏難不為行為,充分發揮涉法、涉農部門和鄉鎮糾紛調處組織作用,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元聯動解決糾紛方法,用好用足現有政策法規,搞好行政復議和訴調對接,慎用司法審判手段,采取村民自治民主協商的辦法,妥善處理土地爭議問題,最大限度地化解土地爭議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鄉鎮(街)、大事不出市,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確保農村和諧穩定。
對策四、站在服務現代農業長遠發展的高度,做好土地承包經營信息化管理
要立足于服務現代農業長遠發展,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資料歸檔立卷工作,充分發揮物權效用,實現土地承包經營信息化管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要強化土地確權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建立互聯互通的土地確權信息數據庫和業務管理系統,搭建信息共享應用平臺,實現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權屬登記、經營權流轉和糾紛調處等業務工作信息化,確保農戶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推動土地經營權的流轉、互換、轉讓和抵押,更好地服務于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為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推動振興發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