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能夠思考的那一刻,人類的文明就誕生了。幾千年人
類的文明猶如一條綿延不息的河流,積留和沉淀下來的思想與知
識浩如煙海,它揚棄著,向前發展著。我們能夠在動態的文明進
程中認識并把握歷史留存下來的全部人類思想與知識嗎?可以
說,對于任何一個哪怕是最智慧的大腦,這也是不可能的。這近
似于一個哲學命題:用有限的生命個體去認識并把握無限。莊子.
以為:“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結論不言而喻。
且不要陷入悲觀。有限不能把握無限,那就讓我們以有限來
認識和把握有限吧。進一步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了解和認識以
往的什么?我們能夠了解和認識以往的什么?我們應當了解和
認識以往的什么?
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思想命題是人類歷史長河中不同時
期思想家們對于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面人類最關心的重大問題
經過艱苦思索而作出的解釋、說明和判斷。德國思想大師黑格爾
把思想命題稱之為“人類認識之網”中的“紐結”。我們可以形象
地說,思想命題是人類思想智慧的沉淀和結晶,是人類文明史中
最具光彩的部分。我們難以了解和認識有史以來每一位杰出思
想家的全部思想、著作和觀點,但是,我們卻可以了解和認識他們
思想和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即他們提出的思想命題。任何
一個哲學家、法學家、文學家或自然科學家,其思想精華往往集中
地體現在他們的思想命題中。不妨試舉幾個例子:“人是萬物的
尺度”,這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智者普羅塔戈拉提出的著名思
想命題,該命題強調人是萬物的尺度,把人作為衡量、判斷事物的
標準,亦即沒有了人,也就沒有了衡量事物的標準。這一命題雖
有濃厚的主觀主義的色彩,但同以往把神靈、天命等作為衡量萬
物與是非的尺度相比,顯示出入的主體意識的逐漸覺醒,表明了
人類認識的進步。“美即和諧”,是一則著名的美學命題。古希臘
第一位美學家(當然也是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美體
現著合理的數量關系,事物數量的比例影響著美的客觀效果,比
如,最美的線形是長與寬形成一定比例的長方形。這就是著名的
“黃金分割”。這一命題概括了古希臘藝術追求和諧與靜穆的基
本特點。再如,18世紀英國大思想家貝克萊提出“存在就是被感
知”這一命題,認為知識的對象就是觀念,事物之所以存在,首先
是因為我感知了它,如果我沒有感知它,它就不存在(相對于認識
的主體“我”而言)。同時代的法國唯物主義大師拉美特利則提出
了一個與之相對立的命題:“人是機器。”他認為不是心靈決定物
質,而是物質決定心靈,人的身體狀況可以毫無例外地決定人的
心靈狀況,人體一旦停止活動,心靈的活動也就隨之停止了。現
在看來,兩個命題均有不科學和偏頗之處,但它們代表了當時歐
洲社會的認識水平。
中國的思想命題更豐富、更精彩。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
上思想學術活動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有“百家爭鳴”之稱,也產生
了許多精彩的思想命題。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孔子“有教無類”
的教育命題,認為圣人的天賦素質并沒有什么特異之處,人之所
以成為各種不同的人,主要是由后天的影響所造成的,所謂“性相
近,習相遠”也。孔子強調吸收平民入學,除奴隸之外,不分貧富、
貴賤、賢愚,這是中國最早的天賦平等的人性論、教育觀。戰國時
期著名思想家墨子提出的“言必有三表”,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
之事”,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三表“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
百姓人民之利”。該命題以樸素務實的思想觀點,闡述了真理標
準問題,否定了以“天命”為真理尺度的觀念,這在人類認識史上
是一個貢獻。戰國時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公孫龍提出的“白馬
非馬”則是一個極具思辨性的邏輯命題。他認為“白馬”與“馬”這
兩個概念只有在“馬”的形狀上是相同的,而在本質上不是一回
事,“白馬”僅指白色的馬,而吁馬”卻包含著各色各樣的馬,二者之
間存在著種屬關系。雖然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一個詭辯性命題,但
該命題表現出的高度思辨性和認識深度卻是公認的。
一個能夠流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思想命題,盡管它在現
在看來,也許是有局限的,甚至是幼稚的,但在當時,一定是對那
一時期社會的人類認識的一種創新和超越。因此可以說,我們要
了解和認識以往的思想和文明,就應該抓住人類認識之網中的這
個“網結”,去了解和認識人類歷史上那些最具智慧,最為精彩重
要的思想命題!這也是我們編寫這套叢書的目的與意義所在。
康德說過,在你認識事物之前,首先得考察一下自身的認識
能力。組織編寫這套書,存在著兩方面的困難:一方面,中外思想
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文明史積留下來無數的知識和智慧,要從
中擷取最能代表人類思想在當時每一進展的思想命題,這本身就
是一項頗為艱巨的任務;另一方面,對思想命題的表述與說明,要
做到在明確闡述的基礎上能夠使之通俗、生動,這更為不易。雖
然撰寫者均熟悉所撰寫學科的情況,均是有較高學科造詣的中年
學者,但大家仍然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把思想命題這樣深奧的東
西寫通俗是有難度的。在通俗中把握深刻,是本書的出版者和作
者共同的愿望。對思想命題的解釋、表述,在不失嚴謹的前提下
力求使之簡明、生動,避免學院式、概念化的詮釋。在表述思想命
題的同時,還簡單介紹了提出該命題的思想家的生平,并有意穿
插了思想家們的一些逸聞軼事。比如,泰勒士癡迷于天文學,傳
說一天夜晚在觀察天象時,不慎掉人井中,他立即受到了身邊侍
女的嘲弄:“你只關心天上的事,卻忘記了腳下。”較為形象地描繪
出泰勒士癡迷于科學的憨態,使讀者在閱讀命題的同時對思想家
也有一些了解。
本叢書計劃推出哲學、政治、法律、宗教、邏輯、文學、歷史、科
技、經濟、軍事等多種思想命題。由于種種原因,本叢書一定存在
諸多不足之處,但我相信,它是值得您看的。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