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號:73850
- 書名:商標法基本范疇的界定及其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改造
- 作者:劉鐵光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時間:2017年7月
- 入庫時間:2017-8-10
- 定價:40
圖書內容簡介
《商標法基本范疇的界定及其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改造》基于商標法保護商標權的基本目的,確定注冊體制、商標權與商標使用三個基本范疇;基于商標法保護公平競爭的基本目的,確定商標顯著性與商標侵權抗辯兩個基本范疇;基于商標法保護消費者的基本目的,確定商標共存的基本范疇;以一個基本范疇為專題研習商標法的制度體系,并以基本范疇的立法目的與本質為基礎,體系化地解釋、檢討我國《商標法》相關的制度體系,并提出改進建議。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商標法基本范疇制度體系化:價值、基礎與實現
一、商標法體系化的價值與規則
(一)商標法體系化的價值
�。ǘ┥虡朔w系化的規則
二、商標法體系化的實現基礎:確定商標法的基本范疇
�。ㄒ唬┥虡朔ɑ痉懂牭拇_定依據:商標法的目的
�。ǘ┥虡朔ǖ哪康模荷虡藱�、競爭秩序與消費者的保護
�。ㄈ┥虡朔ɑ痉懂牭膬热�
三、商標法基本范疇制度體系化的實現:解釋與改造
�。ㄒ唬┥虡朔ɑ痉懂犞贫润w系化實現的路徑之一:解釋
(二)商標法基本范疇制度體系化實現的路徑之二:改造
第二章 注冊體制積弊規制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改造
一、注冊體制的界定及其立法表現
二、注冊體制的積弊:商標“搶注”與“囤積”
三、中國堅持注冊體制的根本原因
�。ㄒ唬┳泽w制:商標取得體制的主流趨勢
(二)注冊體制:中國一貫堅持的商標法制觀念
(三)取得體制的比較:優劣并存
四、消除“搶注”與“囤積”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檢討:依然存在制度空間
(一)消除“搶注”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檢討
(二)消除“囤積”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檢討
五、制度體系的改造:貫徹可歸責性與擬制權利不可轉讓原則
(一)根除“搶注”的制度體系改造
(二)根除“囤積”的制度體系改造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商標權保護的本質及其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改造
一、商標納入知識產權范圍的基礎
二、商標權保護的本質
三、反混淆保護制度的體系化解釋
(一)相似性與混淆可能性關系的重新解釋
(二)商標侵權及其判斷的認知心理學解釋:遵循記憶扭曲產生的認知機理
�。ㄈ┥虡私菩耘袛嗳藶楠毩⒌暮蠊哼z漏商標侵權
(四)相似性作為混淆可能性判斷前置性條件的實踐:歐盟的經驗與困境
(五)從“是”到“應該”:《商標法》第57條第2項的合理解釋
四、反淡化保護制度的體系化解釋、檢討與改造
�。ㄒ唬┲袊吹贫润w系的沿革與現行制度體系的解釋
(二)中國反淡化制度的體系化檢討與改造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商標使用”的性質及其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改造
一、“商標使用”的性質界定
(一)“商標使用”性質的界定基礎:“商標使用”的本質
�。ǘ吧虡耸褂谩钡男再|:法律問題
二、“商標使用”在確權與侵權中的地位
�。ㄒ唬┐_權中的“商標使用”:隱含或明確的前置性條件
(二)侵權中的“商標使用”:明確的前置性條件
三、“商標使用”構成標準的體系化解釋
(一)“商標使用”的類型化
�。ǘ┎煌愋汀吧虡耸褂谩钡臉嫵蓸藴�
四、“商標使用”制度體系化的檢討
�。ㄒ唬┪唇y一“商標使用”效果在相同目的制度中的作用
�。ǘ┪磳ⅰ吧虡耸褂谩必瀼赜谏虡饲謾嗟娜恐贫润w系
五、“商標使用”制度的體系化改造
�。ㄒ唬﹦h除第32條后半句中的“以不正當手段”
(二)刪除第58條以及第57條第4、7項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商標侵權抗辯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改造
一、稱謂的確定:侵權的阻卻事由、權利限制或侵權抗辯
二、商標侵權抗辯的制度目的:公平競爭與未注冊商標利益的保護
三、商標侵權抗辯制度的體系構成與中國相關制度的體系補造
(一)商標侵權抗辯制度體系的構成
�。ǘ┪覈虡饲謾嗫罐q制度體系化的補造
四、《商標法》商標侵權抗辯具體制度的體系化解釋
�。ㄒ唬┥虡讼扔脵嘀贫鹊捏w系化解釋
(二)商標的描述性使用與功能性使用抗辯制度的體系化解釋
�。ㄈ┎毁r償抗辯制度的體系化解釋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商標共存的界定及其干預制度的體系化解釋與改造
一、商標共存及其類型化
二、商標共存的應然干預
(一)協議商標共存的干預:防止混淆可能性
(二)非協議商標共存的干預:契合相關的制度體系
三、《商標法》中商標共存干預制度的體系化解釋
�。ㄒ唬﹨f議商標共存干預的制度體系
�。ǘ┓菂f議商標共存干預的制度體系
四、商標共存干預制度的體系化檢討與改造
�。ㄒ唬﹨f議商標共存干預制度體系的檢討與改造
�。ǘ┓菂f議商標共存干預制度體系的檢討與改造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ㄒ唬┯⑽奈墨I
�。ǘ┯⑽呐欣�
�。ㄈ┲凶g文獻
�。ㄋ模┲形奈墨I
�。ㄎ澹┲形呐欣�
"